3473
瀏覽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是高等學校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反映。發布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是建立健全就業狀況反饋機制、引導高校優化招生和專業結構、改進人才培養模式、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的一項重要工作。我院根據教育廳《關于召開2022屆全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視頻會議的通知》會議精神及《關于建立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發布制度的通知》(內教學工函[2014]6號)文件要求,結合學院自身特色,通過對 2022屆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和總結,現將學院2022年度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如下:
學院概況
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成立于1991年,是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納入國家統一招生計劃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學院設有教育系、醫學技術系、汽車工程系、藝術與傳媒系、培訓中心、附屬中職內蒙古輕工職業技術學校等教學機構;建成與專業建設配套的學前教育、護理、汽車及機電、工藝品設計與制作等先進的校內實訓基地。是教育部示范性計算機應用及軟件技術實訓基地、國家大學生畢業生創業培訓基地。
學院設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普通話水平培訓測試工作站、數字視屏DV策劃師命題考試機構。曾獲得內蒙古自治區“先進辦學單位”“就業先進單位”“學生資助工作先進單位”“大學生征兵工作先進單位”“千校萬崗大中專畢業生幫扶工作優秀組織單位”“優秀普通話培訓測試站”“2020年度大中專學生志愿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組織單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規范化達標校”的榮譽稱號。
學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謀發展”的辦學理念,實行“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教學做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完善“招生、人才培養、就業創業”聯動機制,推動職業能力適應性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培養適應自治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的高素質、專業技能人才。
第一部分 畢業生基本情況
一、畢業生規模
(一)畢業生總規模
我院2022屆專科畢業生共427人,具體分布院系見表 1.1。
表1.1 2022屆畢業生所在院系分布
院系名稱 | 畢業生人數 |
醫學技術系 | 194 |
教育系 | 181 |
汽車工程系 | 25 |
藝術與傳媒系 | 27 |
共計 | 427 |
(二)近三年畢業生規模
2022屆畢業生總人數同比減少16.11%,其中醫學技術系畢業生人數減少較大,占11.98%,其他院系畢業生變化較小。具體見表 1.2。
表1.2 2020-2021屆畢業生所在院系分布
院校名稱 | 2020屆畢業生人數 | 2021屆畢業生人數 |
醫學技術系 | 264 | 255 |
教育系 | 213 | 205 |
汽車工程系 | 63 | 29 |
藝術與傳媒系 | 18 | 20 |
經濟管理系 | 1 | — |
共計 | 559 | 509 |
二、畢業生結構
(一)專業分布
2022屆畢業生分布在4個院系6個專業中,其中護理專業、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人數占比達87.82%。具體見表1.3。
表1.3 2022屆畢業生分專業分布
專業名稱 | 畢業生人數 | 占比 |
護理 | 194 | 45.43% |
學前教育 | 181 | 42.39% |
數字媒體應用技術 | 26 | 6.09% |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 | 4 | 0.94% |
高速鐵路客運乘務 | 21 | 4.92% |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 | 1 | 0.23 |
總計 | 427 | 100% |
(二)性別分布
2022屆畢業生男性共有98人,女性共有329人,男女比例為1:3.4,女性比例相對較大,主要集中在醫學技術系和教育系。具體見表1.4。
表1.4 2022屆畢業生性別分布
院校名稱 | 男性 畢業生人數 | 女性 畢業生人數 | 比例(男:女) |
醫學技術系 | 48 | 146 | 1:3 |
教育系 | 18 | 163 | 1:9.1 |
汽車工程系 | 12 | 13 | 1:1.1 |
藝術與傳媒系 | 20 | 7 | 1:0.4 |
總計 | 98 | 329 | 1:3.4 |
(三)民族分布
2022屆畢業生中少數民族畢業生44人,占畢業生總數的10.3%,其中蒙古族及三少民族(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畢業生34人,占畢業生總數的7.96%。具體見表 1.5。
表1.5 2022屆畢業生民族分布
民族 | 畢業生人數 | 占比 |
漢族 | 383 | 89.7% |
蒙古族 | 34 | 7.96% |
回族 | 5 | 1.17% |
其他少數民族 (藏、滿、苗、土) | 5 | 1.17% |
總計 | 427 | 100% |
(四)生源分布
2022屆畢業生自治區內生源占92.04%,區外生源占7.96%。具體見表1.6。
表1.6 2022屆畢業生生源地分布
自治區(省) | 市(盟) | 畢業生人數 | 比例 |
內蒙古自治區 | 呼和浩特市 | 115 | 26.93% |
烏蘭察布市 | 137 | 32.08% | |
巴彥淖爾市 | 49 | 11.48% | |
鄂爾多斯市 | 28 | 6.56% | |
赤峰市 | 13 | 3.04% | |
包頭市 | 14 | 3.28% | |
通遼市 | 14 | 3.28% | |
呼倫貝爾市 | 4 | 0.94% | |
烏海市 | 2 | 0.47% | |
錫林郭勒盟 | 8 | 1.87% | |
阿拉善盟 | 1 | 0.24% | |
興安盟 | 8 | 1.87% | |
區外 | 34 | 7.96% | |
總計 | 427 | 100% |
(五)困難生比例
2022屆畢業生中,我院困難畢業生共59人,占畢業生總數13.82%。
第二部分 畢業生問卷調查分析
本部分數據來源于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組織的《內蒙古自治區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跟蹤調查》,問卷發布起止時間為2022年9月30日至11月9日。
我院共收回有效問卷347份,占比81.26%。具體見表3.1。
表2.1 2022屆畢業生就業狀態調查問卷分布
就業流向 | 人數 | 百分比 |
已落實工作單位 | 207 | 59.65% |
升學 | 42 | 12.10% |
自主創業 | 6 | 1.73% |
無工作準備升學 | 15 | 4.32% |
無工作正在尋找 | 62 | 17.87% |
擬入伍 | 3 | 0.86% |
擬創業 | 1 | 0.29% |
擬參加公考 | 4 | 1.15% |
暫不就業 | 7 | 2.02% |
總計 | 347 | — |
一、暫未就業原因分析
通過畢業生就業狀況跟蹤調查得出:62名未就業正在求職的畢業生中有47%受社會因素(疫情防控、經濟形勢)影響較大,45%因個人因素(如個人能力、個人意愿)和8%的畢業生因家人意愿、學校因素(專業與市場脫節)導致慢就業。
二、就業結果分析
(一)畢業生就業滿意度分析
已落實畢業去向并參與了調查問卷的207名畢業生就業滿意度為90%。畢業生的就業預期不斷提高,在就業不滿意的原因中薪資低、工作內容乏味、職業前景不理想少排在前三位。
(二)畢業生就業崗位專業對口分析已落實畢業去向的360名畢業生中,就業崗位與專業對口的有243人,占比67.5%。其中學前教育專業符合度超過85%。具體見圖3.2
(三)用人單位滿意度
2022年通過對42家用人單位的問卷調查發現: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就業能力表示非常滿意達到78.57%,我院畢業生的各項職業能力都得到較高評價,其中政治素養、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滿意度評價較高。說明我院對專業設置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與市場需求較為契合。
三、畢業生對學校的評價
347名反饋調查問卷的畢業生,對學校就業指導服務的總體滿意度為87.90%,對學校的總體滿意度為91.07%。具體見圖3.3
第三部分 畢業生就業工作主要舉措
一、抓緊抓實一把手工程,加強就業工作機制建設
(一)加強組織領導,抓好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認真貫徹教育部、自治區教育廳通過召開工作會議、調度會議、印發通知等方式對做好2022屆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進行了一系列安排部署,明確就業工作的目標和任務,精心組織、引導院、系、輔導員三級聯動,要求全院教職工加入到“保就業”工作中,充分挖掘校企合作企業,收集用人單位崗位需求信息,對重點人群實施“一對一”幫扶,幫助畢業生順利就業。
(二)健全就業工作機制,多措并舉促就業。定期組織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判研討,提高學院傳達部署工作效率,及時解決就業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問題,明確就業工作推進方向;建立就業工作微信群,加大任務傳達速度與信息交流力度;建立就業情況動態制度,實施一周一報、一日一報制,有力推動就業工作落實;建立就業工作自查制度,要求各系實施兩輪覆蓋全體已落實畢業去向畢業生開展就業信息自查,確保就業信息真實性與實效性;制定《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關于做好2022屆畢業生就業工作實施方案》、《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關于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全方位推進就業工作。
二、加強就業市場開發與建設,有效拓展崗位信息及渠道
(一)積極推送對國家、自治區網絡招聘平臺和信息。通過班級微信群精準推送、積極宣傳國家教育部組織的“全國網絡聯合招聘—24365校園招聘服務”、內蒙古自治區內的“北疆就業網”及學院“就業創業服務網”,借助網絡平臺促進畢業生就業。
(二)以校企為主,推進“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 專項行動。克服疫情影響對就業工作帶來的沖擊,進一步落實教育部、自治區教育廳關于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要求,精心安排部署走訪任務,共走訪45家企,全力促進我院2022屆畢業生充分就業、盡早就業。
三、做好基層政策宣傳和重點群體幫扶
(一)做好基層政策引導,積極宣傳 “西部計劃”、“三支一扶”、“社區民生”等基層項目的組織工作。通過就業指導和講座引導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鼓勵畢業生自制創業、到祖國基層建功立業。
(二)實施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工作。學院建立重點群體畢業生就業工作動態管理臺賬,安排專業指導教師負責對困難畢業生進行就業心理輔導、就業信息推送追蹤等服務,加強與校企合作企業聯系,向單位推薦苦難畢業生,確保困難畢業生幫扶落到實處。積極組織低收入家庭畢業生群體參加教育部組織實施“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計劃——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培訓項目”,參加線上線下就業能力培訓,努力幫助參加培訓的畢業生提高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早日實現就業。
四、加強就業調研,建立和完善就業反饋機制
(一)加強用人單位交流調研,認真聽取用人單位意見建議,本年度共調研42家用人單位招聘需求,同時收集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評價意見。
(二)開展 2022屆畢業生就業狀況跟蹤調查和 2023 屆畢業生就業意向調查,切實了解畢業生實際需求,做好就業形勢調研,為就業工作良好開展奠定基礎。
第四部分 畢業生就業創業未來工作思路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必須抓緊、抓實、抓細。畢業生就業問題牽動千家萬戶,涉及社會和諧穩定,是黨中央和國務院“六穩”、“六保”的首穩和首保,是全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和難點,結合我院實際情況,為更好的推動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我院將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政策宣傳和支持,大力推動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
強化畢業生就業政策的連續性,進一步強化就業政策的扶持性作用,通過宣傳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引導畢業生到西部、縣級及鄉鎮醫療衛生單位、偏遠地區及中小微企業就業。
二、切實提高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服務水平
完善畢業生就業市場信息化網絡,努力拓展網絡平臺的服務功能,提供信息發布質量,豐富信息數量,整合各類招聘信息資源,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網絡招聘活動,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搭建各種類型、各種層次的實用信息溝通平臺,實行雙方的資源互通。同時,加強與招聘單位的溝通聯系,深化政、校、企三方合作,深度開展產教融合。開展就業服務進班級活動,與企業建立“就業直通車”,批量推薦待就業學生,提高“命中率”。開放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咨詢室,安排專業指導教師,加強線上線下指導服務。
三、強化對未就業畢業生的就業援助
將促進未就業畢業生實現就業納入工作重點,認真做好未就業困難生的登記工作,保證每名需要幫助就業的畢業生順利登記,及時得到幫助。實施針對性就業援助,一方面加強就業指導,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求職技巧、就業形勢分析和模擬招聘等服務,強化畢業生綜合素質,更新就業觀念;另一方面,在繼續開展實習的基礎上,全面開展畢業生職業技能培訓,提高畢業生綜合技能。
四、加強與用人單位對接
整合利用校內外資源,通過與用人單位共同舉辦系列活動、鼓勵輔導員到用人單位掛職,提高業務能力。與用人單位 HR“面對面”訪談等形式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系,了解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就業市場狀況等。
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
就業指導中心
2022年12月21日